这是双碳目标提出后颁布的第一部综合型地方性电力法规,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三是要坚决服从属地政府疫情防控政策措施,扛起防控政治责任,凝聚红色力量。接下来,该党支部将继续丰富主题党日活动,采取多种举措,调动、号召广大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打好全年收官战。
其他党员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分享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一次继往开来的伟大盛会,作为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实际工作的内在动力,推动电力工作开创新局面。二是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深刻领会其中要义内涵,同中心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电能计量中心党支部教育引导党员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展现责任担当,10月30日,该支部通过蒙电e联开展主题鲜明的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党政领导首先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工作实际作了研讨发言,重点对大会的主题、第一要务、五个必由之路、六个必须坚持等重要论述交流了学习体会和感受,畅谈贯彻落实的工作思路。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
围绕主题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该党支部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深学细研学习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融会贯通到实际工作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近十年来,电力行业坚决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西电东送,既带动了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2021年,全国330千伏及以上跨省跨区交流输电线路约188条,直流输电线路(含背靠背)共34条。一电力发展主要成就(一)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夯实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此外,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省间交易电量合计达到7027.1亿千瓦时,有效促进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方向,应坚持双碳目标导向,推动非化石能源高质量跃升,促进化石能源清洁发展,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速电力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目前,我国已部署开展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实地审核工作,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5%,供电可靠性进入高水平阶段。
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辽宁、上海、河南等14个地区先后开展两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与约旦签署了关于高温气冷堆和华龙一号合作框架协议。能源电力新形态、新业态不断涌现。
截至2021年底,全国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3.4亿千瓦,风电3.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3800万千瓦,均居世界首位。三是通过全面落实三改联动促进煤电清洁低碳转型,超前谋划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煤电设计革命和技术体系重构。输配电价改革持续深化,监管体系基本完善。华东电网围绕长三角形成1000千伏特高压环网,并向南延伸至福建。
(五)电力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我国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主辅分离改革,极大促进了电力生产,但各领域间的统筹优化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发展存在零和博弈、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持续存在、电源与电网的布局和建设时序存在不协调。火电发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自主开发,主要参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全球供电煤耗最低、综合发电效率最高燃煤机组。
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三是推进电力基础设施数字化,推进智能化模拟运行系统建设,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
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我国煤炭、风光等能源资源禀赋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特征,充分肯定长期以来火电、西电东送发展格局与大电网基本形态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用电需求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作用,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创新开展光伏扶贫模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电网侧,持续扩大西电东送,提升网间电力互济能力。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基本完备。电力系统效率持续提升。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不断提高。
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从事售电业务,截至2021年底,全国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25家交易机构成立了多方参与的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正逐步发挥议事协调作用。
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其中直接交易电量合计为3.0万亿千瓦时,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45.5%。我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12个能源项目,解决了当地电力供应短缺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电力工业逐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电力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江苏镇江储能电站示范工程规模达10.1万千瓦/20.2万千瓦时,配置了世界上首套毫秒级响应的源网荷储系统。
(四)电力转型要立足基本国情安全可靠供应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基本前提,绿色低碳是电力系统发展的目标方向,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经验表明,必须要以可靠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为基础,谋求电力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电源侧,加强托底保供能力建设,着力夯实供应保障电源基础。一是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先进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友好并网的先进电网技术、储能技术、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开展核电、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研究应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推动电力装备制造技术取得突破,实现清洁发电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增量配电网,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
储能侧,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建设,提升电力应急保障能力。南方电网以云南、贵州为主要送端,广东、广西为主要受端,形成了区内八交十一直的西电东送主网架。
广州、昆明、山西等9家交易机构采用股份制模式。中长期交易体系全面建立,辅助服务市场稳步推进,首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进入结算试运行。
全国煤电节能改造规模近9亿千瓦,火电供电标准煤耗由2011年的330克/千瓦时降至305克/千瓦时。二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加快形成保障各类电源持续健康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华中电网已建成以三峡外送通道为中心、覆盖豫鄂湘赣四省的500千伏骨干网架,以及以川渝电网为中心,涵盖川渝藏三省市区的500千伏主干网架。我国电力企业通过投资带动工程服务,工程服务带动设备出口,项目上下游业务、产业链及同行企业之间的合作日渐紧密,通过优势互补,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能力,业务遍布全球超150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阿根廷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文件,明确了阿根廷将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建设核电站。
通过参股葡萄牙电力公司、马来西亚埃德拉公司等,不断开拓业务范围,进入新国家市场。电力资源实现大范围优化配置。
我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逐步从积极参与向主动影响转变。一是持续优化和完善区域主网架,构建清晰合理的主网架结构。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巴西和巴基斯坦落地,为解决有关国家能源优化配置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提速扩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